Contents

  在观看宫崎骏作品时,我总能从其中感受到强烈的日本气息和个人色彩。所谓的日本气息就是人们对日本这个概念的固有印象:谦让、平淡、遵守规则、保持距离之余可能还会有小感动。其中的典型是改编自日本真实事件的作品《忠犬八公的故事》。虽然其导演是瑞典人,但是对日本气息的概念理解深刻。所谓的个人色彩,就是宫崎骏电影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相貌平凡却性格坚毅的少女、天马行空的想象、大段的留白和令人动容的感情(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千与千寻》也不例外地拥有这些特点。
  童话故事中,公主总是等着王子去解救,最后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宫崎骏作品中的女孩却截然不同,她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千寻也不例外。千寻一开始也是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女孩,其转变是从父母变成猪开始的。她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知所措,只知道逃跑,却不知跑向何方。直到她遇上白龙,通过白龙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在魔法世界中暂时安定下来。后来为了救白龙,她不惜以身试险,此时,她已经在魔法世界的历练中成长起来了。与靠和其他女人勾心斗角获得男人欢心从而获得资源的所谓大女主相比,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在千寻的成长之路上,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白龙、锅炉爷爷、汤婆婆、钱婆婆、令大家避之不及的淤泥神、无脸男、巨婴等。基本上每一个形象都被各种影评透彻剖析,甚至被过分解读了。专业的影评人会将日本的社会现象同电影里的这些元素结合起来,然后得出宫崎骏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什么样主题的一个结论。我倒觉得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来说,这些都不是必要的。重要的是我喜不喜欢,我从中看到了什么。很遗憾,我并没有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原因是我觉得太过于平淡了。宫崎骏的电影我也看了一些,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口碑都很好,身边的女性朋友都很喜欢,但是我总感觉少了些东西。我在看了之后往往记不起来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因为从故事发展来看,确实没有可以分享、可以牢记的情节,都是在看似惊险,实则很稳的过度中发展情节。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满满诚意,但是相比如平淡如水的作品,我更爱充满激情的电影。
  这篇文章也不是一片影评,我也无意从各种角度将影片同日本社会的各种细节联系起来。在这篇随笔中,也请允许我像宫崎骏一样“天马行空”一次吧。谢谢您的观看。

Contents